关注官方微信

课程建设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本科生教育 > 课程建设 > 正文

课程建设简介

日期:2021-10-28 点击数: 来源:

学院近年来在课程建设中实现突破,在确定课程体系总体框架的同时,注重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进行课程体系建设,先后对教学计划进行了多次调整,目前已日趋完善。本科生专业课程体系总体框架分个层面:校公共必修课、院学科基础通识课、专业必修课、专业选修课、公共选修课、实践课程,通过以上六个层次的课程设置,使学生在校期间无论是在专业知识、创新能力还是综合素质等方面都得到了良好的训练和培养。

在教学过程中强化以本为本、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理念,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模式,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,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教学,打造新时代的“金课”。《普通植物病理学》入选国家一流课程、省级金课、校级在线课程;作为参加单位建设的《昆虫脉动》获批线上国家一流课程;《作物育种学》被学校推荐上报国家一流课程。以精品课和网络课程立项为契机,加快学院课程建设步伐,同时带动和促进了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。《普通昆虫学》被确立为金沙本科生海外优质课程。《植物营养》课程被确立为校级双语课程。《土壤学》、《园艺学Ⅱ》课程被确立为校级在线课程。《普通植物病理学》和《作物育种学》等7门课程被确立为校级“创新示范课程”建设项目。学院新开设11门荣誉课程,在一流专业植物保护卓越计划班试行。

2020年校级“创新示范课程”建设项目有7门课程。新申请2021年思政课6门,累计已建设13门思政示范课程。积极探索创新课程思政建设方法路径,加快形成一批具有推广价值的经验做法,有效推进院系、教师等层面的课程思政建设,汇聚专业课和思政课教师合力,积极推动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整体提高,并在学院内外形成示范辐射效应。把思政教育引入实践教学,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,坚持实践教学、科研与科技扶贫相结合,组织学生参加“扶贫地区实践教学”活动;建立“乡村振兴”讲堂;到深入吉林通榆县开展“三下乡”实践教学活动;利用“快手”平台,开播“吉大农业大讲堂”等。学院积极构建农学专业文化教育模式,注重综合素养养成,把科技扶贫和乡村振兴理念引入课堂教学、实践教学。注重培育学生农学文化素养,发扬学校“红色基因”传统,从全球农业命运共同体、国民健康与作物学、粮食安全、绿色发展等方面开展思政教育,将思政教育与农学专业有机结合,培养学生新农精神、新农文化、新农科技、新农技能。

学院通过课程改革、规划、实施,提高了教师课程的开放和建设能力,促进了专业特色化发展、学生个性化发展。疫情期间学院建设了一大批线上课程,丰富了教学平台的资源,在外在的影响下也激发了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动力。教师在设计课程、规划教学活动和选择教材时,具有充分的自主性,学院在课程改革建设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。

今后,学院将重点建设国家级、省级一流课程,新增一批校级在线精品课、慕课。

 

上一条:课程建设项目

Baidu
sogou